日前,國網冀北秦皇島供電公司青年志願者走進該市特教學校,帶領孩子們做兴趣電路實驗。團秦皇島市委供圖
他們有的患有智力障礙,有的被確診為孤獨症,在康復訓練的日常裡,學習最基本的日子技术。他們是父母心裡難以撫平的傷。
在河北,一盞盞“小橘燈”發出的微光,點亮這些特別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2023年7月,團省委啟動“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一大批團員青年、社會組織、大中專院校師生和愛心人士走到特别兒童身邊,供给教育支撑,進行日子幫助。
從一盞燈,到一片光。到现在,河北省開展關愛服務活動4500余場,6.2萬人次志願者參與其间,累計服務近30萬小時。
25歲的郭語卓,是寬城滿族自治縣鄉村振興計劃志願者。“小橘燈”項目啟動后,她是第一批報名參與結對關愛的志願者。
15歲的心心患有智力障礙。“剛認識的時候,心心的目光總是躲閃,一個小故事講四五遍她才干聽懂,還會反復問同一個問題。”即便如此,郭語卓每個月總會抽暇去看心心,陪她畫畫、谈天、做游戲。慢慢地,心心有了變化。
“我一去,她就主動給我倒水。接過禮物會說‘謝謝’,走的時候還會送我到門口。”說起心心的進步,郭語卓語調輕快起來。
在石家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團總支書記井影看來,比较短期的公益活動,結對幫扶能夠長期跟蹤特别孩子的成長,供给持續支撑,有針對性地滿足孩子需求。
在“小橘燈”項目中,志願者以一對一、多對一、組織對組織等方法與特别兒童及家庭結對,拟定個性化服務計劃,树立詳細服務跟蹤台賬。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有用服務、一次回訪,確保了幫扶關系穩定深化,服務內容和時間可持續。
“我們精選了852名團干部擔任聯絡人,統籌協調轄區內志願服務資源,採用‘組織匹配+社會認領’的方法,實現供需對接。”省青年志願者中心負責人介紹。
孤獨症患兒媽媽李彥紅和語言康復師張蕾,2017年一同組建“星伴月”孤獨症志願服務隊。他們這兩年在做的,便是給孤獨症家庭“找朋友”。
3歲的小文,是一名“星星的孩子”。上一年,“星伴月”孤獨症志願服務隊開展愛心家庭結對招募活動,在石家庄市經八條社區,志願者韓文娟結識了小文一家。
現在,兩家一同參與社區活動時,韓文娟的兒子童童常帶著小文,給他讀繪本,幫助小文康復成長。
“在橋西區,我們已經為10多個社區的60多個孤獨症家庭找到了同伴。”李彥紅期望通過愛心結對,改进孤獨症患兒日子微環境。
现在,通過“小橘燈”項目,全省志願者、社會組織與特别兒童及家庭結成幫扶對子8500余個。各級團組織還積極發動康復機構、社會組織與特教學校結對進行長期幫扶,探究树立志願服務長效機制,確保助殘服務不斷檔。
“辰辰,你數數老師手裡有幾根彩筆?”2月18日15時,志願者靳爽准時和辰辰進行視頻連線。
辰辰本年10歲,因患有唐氏綜合征,智力發育遲緩。靳爽回憶,上一年9月家訪時,辰辰還不認識拼音,數字也隻能從1數到10,現在他能够准確辨認23個聲母,流暢地從1數到100。
靳爽在唐山師范學院特教專業讀大三,参加學校助殘服務團隊的三年裡,她和同學們每周一到周五使用課余時間在線上輔導特别兒童學習,雙休日則去家裡進行線下指導。
考慮到智力障礙和孤獨症孩子在心思、行為等方面存在特别性,針對語言開發、行為干預、認知提高、康復訓練等需求,專業力气介入勢在必行。
“根據不同孩子的成長特點,我們為20多個特别兒童家庭確定了教育幫扶、日子技术支撑计划。”唐山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隋春玲介紹,他們的助殘服務團隊還與康復機構、特教學校深化协作,為100余名智力障礙和孤獨症兒童供给陪同式教康干預服務。
“關愛幫助殘疾兒童及家庭,志願服務要專業、精准。”省青年志願者中心負責人介紹,现在,團省委已協調省內5所開設特教專業的高校,幫助特别兒童開發培養音樂、美術等特長。同時,組建助殘志願服務專家庫,吸納高校師生、心思咨詢師、律師、醫生等千余名愛心人士參與進來。
在邢台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志願團隊定时前往邢台市特教學校,搜集學生和家長的問題,提出針對性診療意見。志願者們還為每個學生制造“小橘燈”成長手冊,為孩子們就醫就學、康復照護供给有用支撑。
“專業人士能夠識別特别兒童的發育水平缓個性化需求,從而幫助家庭拟定孩子的成長‘路線圖’。”團省委副書記孫賀說,為了讓助殘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團省委組建了助殘志願服務專家組,常態化開展服務培訓,他們還研發“小橘燈”數據办理渠道,實現過程監測,對服務成效進行評估,以便及時改進服務內容。
2019年的一場招聘會上,蘇奎發現特教學校畢業生找作业困難,他提議我们到自己店裡學汽車清洗、美容。现在,蘇奎的兩家門店,已經幫20多名特教學校畢業生實現就業。
為了讓心智障礙孩子從“被助者”變成“自助者”,實現人生價值,邯鄲市叢台區星光特别教育培訓學校推出手艺串珠制造項目,幫助心智障礙孩子學習手艺藝品制造,把握一技之長。該校副校長張軒介紹,他們通過打造“蝸牛米琪”品牌,建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已經完结文創、非遺等各類手艺藝品訂單65萬件,先后帶動40多名殘疾青年就業,每戶家庭均匀增收5000多元。
稱重、揉面、點坑、放桃仁,在石家庄“慢烘焙”小鋪,10名心智障礙者每人一個工序,認真制造著餅干。這家由石家庄市裕華區心青年社會作业服務中心開設的小店,作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實訓基地,兩年來開展就業培訓服務近2000次。
在河北,近年來,類似的演示項目越來越多,服務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依托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全省先后孵化培养助殘項目45個。
“通過公益創業賽、‘小橘燈’培养提高活動等,我們分層分類培养、扶持、推廣助殘志願服務項目。”孫賀介紹,依托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團省委树立了“小橘燈”籌款項目,持續為社會組織供给支撑,拓寬特别兒童未來可能性。
靳爽記得,小時候每次回姥姥家,總能看到一個年輕人從早到晚坐在村口發呆。姥姥說,那是村裡的一個“傻孩子”。他的一輩子隻能這樣?這個問號一向縈繞在靳爽心頭。
“承受科學評估干預,融入社會日子,心智障礙患兒的交际認知、日子技术都有期望得到必定的改进。”與特别兒童亲近接觸這三年,靳爽覺得自己也在成長。她越來越能承受個體的差異多元,對他人和国际有了更多了解容纳。
“‘小橘燈’項目,把殘疾兒童群體帶入公眾視野,讓更多人通過公益服務了解、接納、幫助殘疾兒童,一同打造更相等、容纳、友爱的成長環境。”在河北省社會作业促進會副秘書長杜娜看來,推動助殘服務提質升級,需求進一步強化專業人才供給,完善全生命周期支撑。
杜娜期望,這盞“小橘燈”越來越亮,帶動更多特别兒童打破障礙、拓寬視野、融入社會。(記者孫青、劉榮榮)
公民網石家庄3月3日電 (記者楊文娟)3月3日,從河北省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作业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河北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要素,圍繞白洋澱流域、京津水源涵養區等重點區域分區施策、分類指導,以更高標准打好碧波保衛戰,水生態環境質量改进目標任務圓滿完结。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憲偉介紹,2024年,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份额連續三年達到80%以上,劣Ⅴ類斷面份额連續五年坚持為零。…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