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2月11日电(记者 蔡玉高、周润健)近来网上就农历虎年该从何时算起引发了争论:有说农历虎年从立春日算起,有说从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农历虎年应从正月初一,即14日零时算起。
王思潮表示,中国几千年来采用的历法实际上阴阳合历,它既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天多的寒暑变化,用二十四节气规范农业活动的开展;又形象地将月亮盈亏变化来定一个月的长短。这种历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为了协调阳历与阴历之间的天数,古人采用了“19年7闰”的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王思潮表示,但不管农历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都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算起的。
王思潮介绍,我国古代又用干支纪年,人们出生的年份也用干支计算。但由于干支记忆起来特别麻烦,古人又把十二种动物用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等。这就有了民间耳熟能详的十二生肖或十二属相。因此,也就有了农历生肖年的说法。
王思潮表示,农历虎年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农历年的开始,自然应从正月初一算起。自今年2月14日零时出生到明年春节之前最近一段时间出生的小孩,自然也就属虎。立春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肯定不能作为农历年的开始。
新华社南京2月11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14日我国公众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过春节的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和记者说,据有关联的资料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王思潮介绍,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据有关联的资料,春节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王思潮介绍,春节有着各式各样的风俗,如备年货、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等。正是这些风俗,让春节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王思潮表示,虽然在历史上中国人过春节的时间不一样,但春节的传统色彩却一直未变,如亲情、和睦、欢乐,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盼。如今,春节更是一个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
王思潮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到了,意味着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新华社南京2月11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14日我国公众将迎来春节,这一天也恰逢西方情人节。一些公众不禁要问:中国春节怎会碰上西方情人节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解释,这是由于阴阳历转换使得中国春节在阳历中日期不固定造成的。
王思潮解释,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夏历(农历)两种历法。其中春节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
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1个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中国传统的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左右。
王思潮表示,若是任由农历和阳历间的天数如此相差下去,便会出现“四时不对”的情况,春节会在夏天过。因此,为了让阳历与农历日期对应相对固定,每19年中农历会设置7个闰年,农历闰年要比农历平年多出一个闰月。如果上年农历是平年,下年春节比上年提前11天;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或20天。
王思潮介绍,由于上一个农历年中有闰五月,因此今年的春节就比去年春节要晚19天。去年春节的阳历日期是1月26日,今年春节的阳历日期则是2月14日。
王思潮提醒,今年春节与西方情人节重合完全是正常历法变化造成的,只是一种巧合,公众一定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新华社天津2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因为农历虎年是自己的本命年,天津的李女士特地为自己买了一身红内衣准备除夕当天穿上。随着虎年的到来,同李女士一样,很多人都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作为中国的“土产”,中国人喜欢在本命年穿红。那么,过本命年为何爱穿红呢?民俗专家给予了解释。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在南北民俗中,都有在本命年挂红避邪躲灾的传统。因此人们每逢本命年对红色就特别钟爱。
本命年的红色讲究应该是源于中国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崇拜。红色辟邪,红色避难,红色吉祥,红色喜庆,这种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新年贴红对联,结婚贴红喜字、请柬用红帖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王来华表示,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红内裤,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戴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民俗专家陈竟教授表示,“本命年”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按照民间说法,本命年为凶年,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一道“坎”。随着农历虎年的到来,为了让属虎之人在虎年中能有好的运程,家人会给他们送上红色内衣、红色腰带、红丝绳系挂等,以期能够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新华社天津2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代表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与代表亲情的中国传统春节在14日“狭路相逢”。专家和一些市民表示,这两个节日不会“水火不容”,可完全亲情爱情两相宜。
“有人担心情人节会冲淡春节,但我觉得这种冲击不是什么坏事”,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如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正与日俱增。在世界各地,除了海外华人外,就连许多外国人也和我们大家一起过春节。传统节日和外来节日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从这些节日中得到的东西也不同。中西节日的并存恰恰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无所谓”“挺好啊”,这是记者在天津、南京两地街头就“两节相逢”采访市民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我周围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计划的:白天和家人拜年,过传统一点的,晚上和朋友二人世界,过浪漫一点的。”南京市民小苏这样对记者说。
王来华表示,在节日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情人节和春节这两个节日不会“水火不容”,他们可完全并存共赢,亲情爱情两相宜。
王来华认为,和西方情人节等洋节相比,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文化和内涵上并不逊色,甚至更有潜力可挖,所缺少的就是能被现代人所追捧的时尚元素。如果商家将洋节中的一些浪漫、温馨、娱乐的时尚元素植入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一样能更精彩。
新华社天津2月11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红红火火的春节,除了贴春联、贴窗花的同时,人们还喜欢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那么,为什么春节要贴“福”字呢?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福”字的甲骨文是象形字,为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样子,是古代祭祀的写照。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此“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
那么“福”具体又指的是什么呢?古代归结为五个方面,谓之“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和考终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长寿、富有、健康、崇尚美德和得其善终。
王来华指出,“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福气”和“运气”,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表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民间还有把“福”字倒过来贴,意为“福到”了。
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种地方。一是在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水缸和垃圾箱里的东西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倒贴“福”字,这样的做法是巧妙地利用“倒”字的同音字“到”,用“福至”来抵消“福去”,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地方是在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在民俗里,不是说所有“福”字都要倒贴,尤其是在门上。大门上的“福”字应当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是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应当端庄大方,故应正贴。如果在门上倒贴“福”字,头重脚轻,便不恭不敬,有悖于中国门文化与年文化的精神。如果随意以倒贴“福”字为趣事,是轻率地对待我们自己的民俗文化,因此,应当正确地看待和对待倒贴“福”字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