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6月8日电(记者周润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10日将迎来端午佳节。你知道吗,这个传统节日竟然有20多个别称。除了端午节,你还能说出几个?
阴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它是夏日仅有的一个风俗节操,也是我国首个当选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风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古汉语中,“端”字可引申为最初、初始的意思,将五月五日称为端午,是指“初五”。古人通用天干地支来编年、纪月、纪日、纪时,五月为午月,“午”“五”同音,因而端午节又称“重五节”“重午节”。午日为“阳辰”,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传统京剧《白蛇传》中就有“道贺端阳”的戏词和剧情。
端午节又称“粽子节”,是因为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遍及风俗,仅仅这可谓美食的粽子南北各异,一个人很难在一个端午节把它尝遍。粽叶是粽子制造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古人端午吃粽时,曾有解下粽叶比长度的游戏,长者为胜,端午节就有了“解粽节”之称。
端午节也称“龙舟节”,是因为除了吃粽子,另一个闻名的节日形象是赛龙舟。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了我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端午节还称“诗人节”。端午节来历的说法不少,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留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军破楚,屈原投江殉国。屈原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永存诗歌被传扬至今。人们敬仰屈原的崇高道德和出色诗才,在端午节时会殷切地感念他。
端午节又名“浴兰节”,是因为古人在这一天有“蓄兰为沐浴”的风俗。宋代欧阳修在《渔家傲·五月榴花妖媚烘》中说:“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到了明代,端午节又添了“女儿节”称谓,《帝京景象略》中说:“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此外,端午节还有五月节、龙日、夏节、菖蒲节、艾节、娃娃节、天中节等许多别称,其发生年代和布景不同,却有各自的故事及内在。
“从花样繁多的端午别称中,可以精确的看出端午节风俗的多样与丰厚。了解这些别称,有助于更好地赓续民间传统文化,体会优秀前史传统文化的情感与精力。”王来华说。